来自广安的康大爷今年65岁了,六年前的某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左手开始出现轻微的抖动,随之左腿也有类似的症状,由于症状轻微,这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大爷左手抖动的情况开始变得严重,甚至连基本的走路吃饭都受到了影响,这时他才意识到要去医院检查,但是在当地医院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没有办法,家人又带着康大爷去到重庆求医,这才确诊他患上的是帕金森。
这些年以来,康大爷一直采用药物治疗,一开始的时候还能基本控制住病情,可是时间一长药物的放心越来越不明显,病症是越来越重。眼看着自己的病情在变化,康大爷也变得十分烦躁易怒。看着原本温和的父亲因为病情的原因变得十分暴躁,康大爷的儿子心里也十分难受,同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父亲的病给治疗。
几经打听之后,康大爷的儿子得知了成都西南脑科医院有治疗帕金森的相关技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今年3月份他带着康大爷来到了成都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入院之后,我院神经内科程俊主任为康大爷做了详细的检查,经过医生会诊后发现康大爷非常适合通过脑立体定向仪+核团毁损术来进行治疗,由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特需医生——解放军(北京)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尹丰博士主刀手术。
在患者的配合下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够自己下床行走,左手抖动的情况明显消失,身体僵硬的症状也有了明显好转,基本上跟正常人无异。康大爷和家人对这次手术的结果都非常满意,看到自己的手不抖了,走路也正常了,以前没办法做到的事现在自己都能完成了,康大爷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程俊主任较后提醒广大患者:帕金森虽然归为老年病,但是今年来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如果身体出现了行动迟缓,肢体乏力的症状,主要以单侧肢体为主的,同时伴有说话缓慢的情况的话,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尽早到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将病情造成的影响降到较低!
问: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脑立体定向仪手术无疑是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高效治疗手段。那么到底什么是脑立体定向仪技术呢?
答:脑立体定向仪技术是通过CT或核磁共振融合,在三维空间下由手臂立体定向下(比喻:GPS定位下巡航导弹攻击目标类似),误差低于0.1毫米,能迅速、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一根很细的导针进行准确地神经毁损修复,同时直接输入神经细胞因子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达到临床功能性的恢复,生活自理的目的。
机器人的技术优势
1、定位准、不开刀、创伤小
用影像学定位(CT、MRI或DSA)和立体定向仪引导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应用先进耶鲁大学的机器人动力机械臂,通过靶点定位后,动力机械臂能以0.1mm的重复精度保持稳定的轨迹,误差低于0.1毫米,确保手术准确无误。
2、术后治疗立竿见影
临床治疗案例15000余例,并发症发生率< 0.5%。手术时间平均半个小时,只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醒下进行,大多数患者于手术即可见效,即可进流食,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3、定位准确,并发症少
解决了以为细胞刀毁损术等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大,靶点定位不准确,术后并发症多的弊端。
手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