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僵直、行走迟缓都有困难,手部颤抖严重,坠入不能自理的泥潭,是怎样一种感受?对于今年61岁,身患帕金森病已经8年的赵大爷来讲,他感触很深。那时的赵大爷自认为是家中的拖累,甚至动过轻生的念头……
而这一切,都因为一台手术发生了改变。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自从得了帕金森病,赵大爷和家人一直很关注帕金森病的治疗动态,对脑起搏器植入术(DBS)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家人几经商量,赵大爷打算做DBS手术,但他不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体情况适不适合手术,心里很是忐忑。家人们较后决定到在这方面比较专业的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就诊,询问一下相关情况。赵大爷和家人找到了神经外科的赖兴国主任。赖兴国主任对赵大爷的病情进行了详细地了解,并针对性地做了相关的检查。检查后确认,赵大爷目前的身体状况比较适合做DBS手术,术后各方面的症状都会有很大的改善。这样的消息让赵大爷和家人感到非常兴奋。
在2018年4月,赵大爷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脑起搏器手术是什么?
脑起搏器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精准的定位系统指导下,将电极植入脑部相应控制神经核团,再在胸部皮下植入一个刺激器,通过刺激器发放的电脉冲阻断异常信号的产生,帮助病人重建神经传导通路,以控制帕金森病症状。
手术过程体现一个“准”字,在地定位系统的支持下,准确地把电极放在犹如蚕豆大小的神经核团之中恰当的位置,成为手术的关键。所以脑起搏器植入术是一个度高,创伤度小的精密手术。手术技能的掌握并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这时候手术医生的选择尤为重要。
我院对帕金森疾病有一种治疗模式,其神经内外科、精神心理科、护理等方面的医生联合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用药,精准手术,心理,护理等方面诊疗。所以,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综合治疗过程,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调控、神经心理缺一不可,需要团队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