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刘大爷肢体呈渐进性抖动三年多,还伴有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他曾在当地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抗帕金森药物(美多芭、苯海索)治疗,前期有效。从去年开始,刘大爷发现药效减退,抖动症状无法控制,且药效维持时间缩短。
帕金森患者刘大爷完整情况
1月24日,刘大爷来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时,他走路身体前倾,重心向前,双膝屈曲,脚擦地而行。指鼻试验欠稳准,快速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对指试验缓慢笨拙。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等)未见明显异常,无特殊既往史。
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涵博士分析,该患者的情况符合脑立体定向仪帕金森手术指征,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
通过CT和核磁共振融合,由手臂立体定向,以高于0.1毫米的精度迅速、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导针对病灶核团进行调控,达到临床功能性恢复的目的。
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只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醒下进行,患者于术中即可见效,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可下床活动。
但是在完善术前检查时,医生发现刘大爷的颅骨、大脑和脑干均明显变形。因为前后、左右、上下的参数均不在正常解剖参考范围,所以靶点设计难度非常高。而手术必须精准定位,这就要求外科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大爷头颅、大脑、脑干均变形
张涵博士表示,功能神经外科是精准医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较终结合头颅影像学和解剖定位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刘大爷术后肢体不抖、行走正常
术后,刘大爷的右侧肢体抖动和僵硬症状消失,活动较之前灵活,手术也没有造成其它功能缺失,放心良好。
医生链接:张涵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常驻西南脑科医生,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毕业于吉林大学,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四川省抗癫痫协会会员。原任职于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脑科医院、上海脑科医院、哈医大四院神经外科工作20多年。
擅长:帕金森、癫痫、运动障碍病、疼痛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