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能做什么?
对许多人来说,七天可能只是一场旅行?一个小长假?
7天,可以在国庆节去一趟北京看升旗仪式;可以在春节放下疲惫和家人团圆;可以窝在家追完一部剧。
对一个患帕金森十年的病人来说,7天只是漫漫求医路中的一瞬,然而这7天却给往日的颤抖、僵硬画上了句号,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唐大爷在67岁的时候得了帕金森,刚开始没有正规治疗,试过偏方、土方,但是并没有缓解肢体抖动的症状。后来唐大爷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吃抗帕金森药物(美多芭),药物治疗的前几年有效,但近几年,唐大爷发现吃药越来越不管用了。他的抖动症状从左侧肢体发展到了左右侧,身体也变得更加僵硬,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药物逐渐失效,衣食住行等活动变得艰难。唐大爷不愿增加儿子负担,希望能通过手术来改善自己的病情。
我们通过镜头记录下了唐大爷入院治疗的全过程,希望通过唐大爷的七天,展现他手术前后的身体变化和心路历程,给帕金森患者朋友们带去治疗信心!
医生链接: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从事神经内科诊疗20余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深造3年,多次应邀参加神经内科学术交流,2017年受邀参加第四届中西医神经科学大会并担任嘉宾。
擅长:帕金森、脑萎缩、老年痴呆、脑瘫、脑发育不良、精神发育迟滞、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医生链接:尹丰
北京神经外科医生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组成员。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进入海军总医院,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外科治疗工作。迄今完成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等疾病在内的运动障碍疾病的外科治疗2000余例。曾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机械工业部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海军总医院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人才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入选海军总医院后备人才库,承担和参与多项级和军内课题,相关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擅长: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