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总是被这样那样的疾病困扰这,手抖就是很常见的一种,那么引起手抖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手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 特发性震颤。这种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头部。主要表现是做精细动作时出现手抖,如写字、持筷子、扣纽扣等。情绪紧张、疲劳时手抖更明显,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喝酒后症状可减轻。神经系统检查除手抖外无其它异常,目前治疗这种病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药物治疗。服药可以改善症状,停药后又复发,所谓“治标不治本”。特发性震颤进展非常缓慢或不进展,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2. 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还伴有动作缓慢,肢体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症状。如果不治疗,症状将越来越重。这种病需专科医生帮助诊治。
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1. 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
2. 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其中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是比较有规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运动性手抖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
此外,手抖有的时候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有些人在有陌生人在时,或者精神特别紧张的时候出现手抖,这属于心理焦虑所引起的。他们经常会因此害怕手抖,在事情没发生前就会开始担心,结果手真的抖动起来。在预期性焦虑症中,引起心理反应的症状的焦虑会加剧或导致症状的产生。而症状的出现又进一步强化预期性焦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医生推荐】
杨立群 副主任医师 内科专业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四川省抗癫痫协会会员。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多次应邀参加省神经疾病学术会交流研讨,在治疗头晕头痛、帕金森、脑梗等领域有一定造诣。
擅长:治疗头晕偏头疼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对疑难病性眩晕症、帕金森、脑梗等脑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