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语言不清、精神呆滞、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脑萎缩一度被视为医学“绝症”,多年来,医学界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脑萎缩治疗瓶颈。近年来,脑萎缩发病趋于年轻化,年轻的脑萎缩患者在临床上更是经常见到,脑萎缩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脑部“缩水”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人脑被称为世界上功能较全、储存量较大、程序较复杂的“电脑”,作为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它主导着人体的知觉、运动、思维、记忆,如果脑部“缩水”,脑细胞大量受损死亡,也就意味着这些功能的逐渐丧失。
人脑“缩水”即我们常说的脑萎缩,其较常见的致病因素就是血管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心血管以及周围血管性疾病,都会影响到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脑动脉硬化、缺血,甚至梗塞等,使脑组织因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受损,以至于出现脑功能减退甚至脑萎缩。
很多青年人都认为自己年轻,生活可以无所顾忌,常年熬夜、暴饮暴食等,实际上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成了脑萎缩的帮凶。除了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家族倾向病外,年轻人易得脑萎缩,很大程度上和年轻人长期过度用脑以及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像长期饮酒过量、吸烟,不吃早餐、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等,都会提高脑部疾病的发病率,从而导致脑萎缩。
脑萎缩已经逐渐年轻化
脑萎缩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目前我国脑萎缩发病人数高达600万,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且逐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患病者轻则造成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言语不利、手脚颤抖、失行等,重则导致二便失禁、瘫痪、重度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温馨提示:年轻人更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良好作息时间的养成,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咨询在线医生,了解详情或者拨打健康热线:028-68760707与医生一对一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