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记忆力”是指信息在大脑内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一般来说,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减退。这种记忆减退的模式称为“生理性记忆减退”,而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记忆减退加速,就属于“病理性记忆减退”。
生理性记忆减退:特点是程度较轻、发展较慢。虽然记忆有所衰退,但对于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丝毫未减。
病理性记忆减退:通常会有程度不等的涉及认知能力的记忆减退表现。
这几种病较容易“偷走”记忆力
1、脑萎缩
脑萎缩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脑实质减少,脑重量减轻,细胞数目减少,脑回变平,脑沟增宽增深,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萎缩是一种脑组织细胞相应减少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脑萎缩在临床较主要的症状是记忆障碍,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至记忆力丧失。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老年痴呆。
2、抑郁症
由于抑郁症患者要与沮丧情绪相抗衡,他们大脑中的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较低,而这两种神经递质是提高注意力和警觉度的关键。
丹麦学者发现,抑郁症还与海马体较小之间存在着关联。因此,抑郁症会导致患者的记忆力下降。
3、高血压
一项针对近2万人的研究表明,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与记忆障碍有关,其原因可能是过高的舒张压会损害大脑的一些小动脉。研究发现,舒张压高的人较舒张压正常者更易出现认知受损,或产生记忆问题。舒张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出现记忆障碍的可能性就增加7%。
还有研究表明,与同龄未患高血压的人相比,5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在140以上的比那些没有高血压的人患老年痴呆的概率高50%。但是,当血压降低到正常范围后,患有老年痴呆这些疾病的概率会降低到15%。所以,老人要注意时常监测血压,避免心情剧烈起伏,并按医嘱服用降压药。
4、颈椎病
如果年轻人经常出现“伪痴呆”很有可能是因颈椎病引起,大脑运转靠血液,而颈椎病,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极易造成颈部通过的血流量减少,引发脑供血不足,让患者出现头晕、健忘等“伪痴呆”症状。
5、生物钟紊乱
科学家们特意进行了老鼠实验。他们将32只年龄、大小等条件相似的老鼠平均分成两组,并饲养在两个笼子里。利用遮光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而B组老鼠进行正常饲养。四个星期以后,让A、B两组老鼠分别走同一迷宫,各走两遍,从对照结果来看,A组老鼠的记忆力明显比B组老鼠要差很多。从老鼠实验可以看出,“生物钟”紊乱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在现实生活中,上班族们因为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就会容易忘事;一些老年人则因睡眠质量不佳、睡眠浅容易醒,导致的记忆力下降、头晕等,长此以往会加速老年痴呆发病率。
6、甲减
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控制着新陈代谢功能,如果它的含量降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大脑,时间长了会损伤记忆力。
注意饮食上忌吃海鲜、辣椒等,黄豆、卷心菜、油菜、木薯、核桃等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温馨提示:您看了我们的文章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疾病相关情况或者其他脑部疾病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