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宝宝在学走路的阶段,或多或少会有踮脚尖的动作出现,有些妈妈听说小儿足尖走路有可能是脑瘫的表现,就难免担心是不是宝宝的身体或发育进程出问题了。
一般而言,多数踮脚尖的孩子大约在两岁之前就会改掉这一习惯,三五岁后若仍不见改善,就有较大可能是病理性因素。
父母可通过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时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又恢复正常状态,则无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四岁之后运动协调能力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以下两种状况非常常见,但皆属正常,爸妈不必太担心。
如果是病理性尖足往往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比如说脑瘫等。在学会独站后或者下蹲时也常脚尖站立,而且踮脚走的频率很高,超过两岁了还经常踮脚走。同时伴有感知障碍:简单说就是视听反映不灵敏。这种情况宝爸宝妈们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孩子踮脚尖走路怎么办?
如果是生理性的踮脚尖,多提醒宝宝注意,或者是帮助纠正就行了。但如果有肌肉僵硬、无法伸直,较好尽速就医。
1、何时应该就医:大部分的垫脚尖是良性的,2岁左右会停止,但如果宝宝出现了肌肉僵硬、不协调、经常绊倒、双脚无法承重、失去原有的运动能力,此时应就医检查。
2、非手术的治疗:拉伸、矫正器,以及肉毒杆菌毒素的化学去神经,都是一些非手术性的治疗方式,针对特发性脚尖走路,它们只能提供一些有限的成功放心。
3、手术治疗方式:如果垫脚尖走路是因为一个很严重的疾病所引起的症状,那手术就是必要性的。当然一开始医生会先使用非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真的没有放心才会使用手术。
尖足,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大部分孩子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的。成都西南脑科医院以精湛技术和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认可和信任,如有疑问,可在线咨询,或者拨打健康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