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脑瘫 >

一岁宝宝学走路踮着脚怎么办?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一岁左右正常学步的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尖足,是属正常的。

  因为宝宝刚学走路时重心往前,小腿肌肉往往也会出现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面还没适应,缺乏触地感,从而产生了踮脚尖这种走路方式

  同时外部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宝宝走路,比如说不合脚的鞋子、给宝宝穿了袜子摩擦力小,没有方便他走路等。所以,刚开始学步的孩子生理性踮脚走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

  踮脚走路怎么纠正?

  1、告别学步车:有部分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不仅在学步阶段用脚尖走路,长大一些后走路的姿势还是不正确。宝宝学走路,尽量少用学步车,并且不要长时间用学步车。

  2、选择合适的鞋子:有的宝宝这样走路也可能是因为鞋子的问题,所以给学步阶段的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较好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3、锻炼赤足走路:宝宝在家的时候,可以让他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但要注意,保持地板干净、清洁很重要。还可以锻炼一下宝宝斜坡上走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锻炼小腿肌肉。

  踮脚和脑瘫有何关联?

  既然踮脚不是大事,为什么有人会说这是脑瘫征兆?那是因为脑瘫患儿走路,通常有以下特点:

  1、站立不动时脚后跟无法着地,会走后始终采取踮脚的姿势。

  2、有剪刀脚趋势:大腿夹得很紧,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走路很费劲。一只脚总踩另一只的脚背。

  3、脑瘫患儿的肌肉僵硬,发育过程很迟缓,甚至有倒退的倾向。

  由此可见,经常性、长时间踮脚走路的孩子,确实可能患有脑瘫。不过家长不能由一个现象就盲目做出判断,建议是在专业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温馨提示:一般生理性的踮脚走路随着孩子成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是脑瘫引起的,那就必须尽早治疗和干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