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脑瘫 >

不足二岁的孩子踮起脚尖走路是否正常?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用脚尖走路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足尖步态”,简称“尖足。一岁左右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尖足,是属正常。若果尖足,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3岁后继续这样,属于异常现象,由于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孩子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有可能是脑瘫的表现,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小儿足尖走路, 那这到底正常吗?

  尖足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即正常和异常的。

  生理性尖足

  学步阶段的宝宝往往腿肌肉紧张,走路时重心向前,身体协调度不够,脚丫缺乏触地感,于是踮着脚尖走路。踮脚走路现象一般会随着生长发育消失,如果2岁内宝宝只是偶尔踮脚走路就不必担心。

  但也有一小部分宝宝因为腿部发育异常,跟腱过短,导致踮脚走路。这种情况下,轻度的可以通过肌肉训练矫正,严重的就需要咨询专业医生了。

  病理性尖足

  如果是病理性尖足往往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在学会独站后或者下蹲时也常脚尖站立,而且踮脚走的频率很高,超过两岁了还经常踮脚走。同时伴有感知障碍:简单说就是视听反映不灵敏。这种情况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儿童走路的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孩子垫脚走的情况 孩子如果走得比较快,像小跑一样时常会表现踮着脚尖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此外如果鞋不合适也可能会影响走路姿势,妈妈也要注意排除外因。

  2、及时检查 如果孩子在学会独站后或者下蹲的时候也常表现脚尖站立,而且平时走路表现为垫脚走的频率很高,建议可以去医院查看下。

  3、正常情况下纠正孩子,避免养成习惯 不避免有些孩子是正常的,但可能有足尖走路习惯,那家长就要注意纠正了。

  温馨提示:如果孩子长时间踮脚尖走路会,脚底受力不均匀,压力集中在脚尖,会出现不正确的步姿,严重者不仅影响站立坐姿,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出现剪刀步态,或者轻度的X型腿。宝宝出现踮脚尖走路时,家长不能大意,因为它很可能是由身体发育不良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