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脑梗塞也是脑梗塞一种,但是堵塞程度较轻,症状不是很严重。目前认为低血压是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预防亚急性脑梗塞,防治低血压症尤其重要。平时可以适当增加食盐量,多饮水,因为较多的水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从而提升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
亚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后,平时要加强适当的锻炼.不能总是卧床。多进行行走训练,家人要多帮助患者上下楼梯训练,让患肢得到运动,这些都利于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提高抗病力.戒烟限酒,保护心脑血管.心态平和,另外还要注意定期复查,早防早治。
脑梗塞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塞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塞;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较高,而以癫痫为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脑梗塞怎么检查
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较高,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塞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毫米的梗死灶。
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温馨提示:脑梗塞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是属于发病率高的进展性慢性疾病,一旦发病应及时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如有疑问,可在线咨询或者拨打24小时健康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