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重症肌无力 >

肌无力综合症,病因,为什么,怎么回事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肌无力综合征是后天性运动神经末稍的疾病,由于释放乙酰胆碱数量减少所致。典型的病人是50~70岁男性,主诉肢体带状肌群无力,主要是上肢,而下肢、眼肌或延髓受累较轻或未被累及,深部腱反射倾向于减弱或正常。

  病因有些什么?

  1、药物

  一些药物可能加重肌无力症状,导致危象发生,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因此,应注意患者的用药情况,外伤和手术也是MG诱发的常见诱因,尤其是胸腺瘤切除后的术后危象。

  2、共病

  如贫血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情可同时恶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危象,甲状腺毒性能引起高代谢状态和呼吸机过度疲劳。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症状重,危象发生率高,是无胸腺瘤患者的2倍。

  3、精神因素

  情绪过度悲伤等有可能诱发肌无力。

  4、其它

  正常情况如劳累过度、月经、怀孕和分娩,都能诱发危象;也有的肌无力的恶化是自发的,约30%危象患者无明显诱发因素。

  临床症状肌无力在各种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5。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较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出复视,较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肌无力的症状的暂时减轻、缓解、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而构成本病的重要物征。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

  也有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儿童型肌无力指新生儿至青春期发病者,除个别为全身型外,大多局限为眼外肌。

  温馨提示:您看了我们的文章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疾病相关情况或者其他脑部疾病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