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宝宝的个体差异,语言能力的表现也是有早有晚,有人认为,孩子说话早是聪明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贵人语迟”。实际上,将说话早晚贴上智力有问题的标签,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一般而言,0岁至1岁之间的儿童以简单的发音和称呼为主。我们总能听到我们的孩子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却听不清在说什么。事实上,孩子是在积累语言信息。
1岁到1岁半的宝宝正处于语言理解的阶段,对成人的语言理解能力迅速增加。成人说什么,宝宝可以很好地理解,但往往还不会表达。
从1岁半到3岁,这是宝宝语言发展的一个飞跃期。宝宝学会用文字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并可以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孩子说话有早有晚,但是警惕智力低下等因素。
影响孩子说话晚的因素很多,如教育方法、语言环境、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听力不好等。不能根据孩子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高低。每个宝宝学说话的时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在听力和发音等器官正常的前提下,比同龄孩子稍晚一些说话属于正常,其智商其实与说话早的孩子没有多大差别。说话有早有晚是正常现象。
虽然,不能单纯用孩子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商。但家长也应警惕,智力低下、神经发育迟缓的小儿,可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的宝宝,一般不能集中精神,常不注意别人对他说些什么,对别人的语言也缺乏理解,模仿能力差,学习能力也差。智力低下的宝宝,家长也能感觉得到,不但不会说话,父母逗他或者对他说话,他也常无法理解,也不能恰当做出反应。
温馨提示:每个孩子具体情况不同,说话早晚时间会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说话太晚,也要警惕是智力低下等疾病引起,这种就要及时在医院检查治疗了。成都西南脑科医院以专业的态度,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如有疑问,可拨打健康咨询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