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声音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宝宝从出生起,就开始不停地与大人传达讯息。人类出声阶段一般过程为:新生儿一出生就会哭闹,2个月发喉音,3-4个月能咿呀发音并能笑出声,5-6个月会发单音,7-9个月无意识的发双音如“爸爸妈妈”,10-12个月模仿成人动作,1-1.5 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
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一般为9~12月时,这个时间是宝宝的学话阶段。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宝宝一岁半以前主要说的是一两个词,宝宝可能会用“帽帽”来表示“我要戴帽子”等等他想表达的意思。这些词虽然不能很好地表达宝宝的意思,而且音也发得不清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都是宝宝说话的积累过度阶段。
宝宝一岁半以后,说话时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词类范围明显扩大,甚至可以说多个词组成的句子,虽然这些句子开始时很简单,但宝宝已经开始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很大的进步。
2~3岁是宝宝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宝宝学习口语非常快,且对学习说话充满渴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尽可能跟宝宝多说话、多交流。不要刻意用宝宝的说话方式去交流,家长与宝宝对话的发音及内容应该尽量准确、清晰,这是宝宝启蒙教育较重要的时刻,让孩子学会更准确的发音,也能更好培养宝宝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太晚说话要警惕智力低下
宝宝说话是由大脑中语言区的神经传导来控制,但每个宝宝的基本情况都不一样。有的说话早,有的说话晚,正常情况下,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超过这个时限,就要警惕是不是智力低下等脑部异常原因。通常情况下,智力低下的孩子在语言发育等方面比正常孩子要落后不少,家长要时时关注孩子,发现不妥及时到医院做智力测评等相关检查。
温馨提示:孩子说话的过程,看似是成长的一个普通阶段,实际上里面包含极大的学问,需要家长提高重视。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