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陈先生2008年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抖动的症状,呈静止性抖动,紧张时抖动明显。后来症状逐渐加重,右下肢也开始抖动,行动变迟缓,行走时右下肢拖曳,僵硬,乏力。
患者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一直口服美多芭治疗。患者说开始吃药的前几年,药效能持续四五个小时,后来吃一次药只能维持一两个小时。
家属说,患者起初只是轻微抖动,后来加重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起床和翻身都需要帮助,上床睡觉要别人帮他把腿抬上去。患者女儿说:“吃饭这些也是很大的问题,反正就是随时离不开人,都要别人去照顾。”
患病这么多年来,患者自己认为帕金森对他生活较大的影响有两个。一方面是走路很不方便。“走路是往前戳着走,腰杆直不起来。”另一方面是没吃药连筷子都拿不稳,把碗敲得砰砰响,无法自己吃饭。
北京神经外科医生、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组成员尹丰分析,患者肢体呈渐进性抖动,僵硬、运动迟缓,病程比较长。早期吃抗帕金森药物有用,后期药效变差,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符合帕金森手术适应症,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检查排除了凝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症后,陈先生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
手术前,患者手腕脚腕僵硬,难以转动。上手术台时,他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抬腿和躺下。手术进行半小时后,医生叫他尝试活动手脚,感受下肢体有何变化。
家属说,患者9点半上了手术台,10点结束手术。手术当天下午,他可以扶着下床,自己去上厕所;第二天,走路和正常人差不多;第三天,能够独自去打开水。患者女儿说:“起床、翻身都不需要别人去管他,就能自理了。”
患者术后走路正常
患者术后能自己打开水
看着父亲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在不断好转,女儿很开心,因为这对家人和她父亲本人来说都是一种解放。她说:“这段时间,都非常感谢医院的医生、护士妹妹还有其他的医护人员。”
医生链接:尹丰
北京神经外科医生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组成员。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进入海军总医院,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外科治疗工作。迄今完成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等疾病在内的运动障碍疾病的外科治疗2000余例。曾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机械工业部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海军总医院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人才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入选海军总医院后备人才库,承担和参与多项级和军内课题,相关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擅长: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