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想过我那么年轻会得这种病,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被诊断为患了帕金森病时,39岁的仲女士感觉世界笼上了一层霾。
一开始她只感觉右手轻微抖动,以为是风湿病,渐渐地,右腿也出现抖动症状,再后来发展到左侧。除了抖动,她还伴有肢体无力、僵硬、走路拖曳、摆臂消失、面具脸、吐词不清的症状。右侧更为严重。仲女士到当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帕金森病。
患者描述病情
从确诊之后,仲女士一直口服美多芭治疗,但药效越来越差——从较初的三四个小时缩短至两三小时,后来只有一小时左右。增加药量和次数也无法控制症状。随着病程发展,仲女士穿衣、洗澡、翻身等日常活动都无法独立完成。她说:“穿鞋子也莫法,翻身翻不动,老公给我翻。”
患者肌张力高
患病之前,仲女士一直在外工作,但由于帕金森病抖动和僵硬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她不仅自己无法工作,还需要家人留在身边照顾。一场帕金森困住了家里两个劳动力。仲女士的心理负担日渐加码。自己才40出头,不能就这样像个“废人”一样过下去,必须要寻找转机。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家属陪伴她来到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常规血、脑脊液检查无异常,脑CT、MRI无特征性改变。根据仲女士的病情发展情况,医生认为这属于原发性帕金森病,病程较长,曾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有较好的反应,但长期服药产生剂末现象,药效逐渐减弱,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建议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手指灵活
和家属沟通过后,仲女士在局麻下接受了单侧脑立体定向仪手术,主要目的是解决右侧肢体的问题。
仲女士说:“手术之前心里很害怕;在手术台上慢慢能能感觉到不那么僵硬了,右手也不抖了;做完以后看到有放心,还是很高兴。”
医生链接:尹丰
北京神经外科医生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组成员。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进入海军总医院,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外科治疗工作。迄今完成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等疾病在内的运动障碍疾病的外科治疗2000余例。曾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机械工业部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海军总医院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人才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入选海军总医院后备人才库,承担和参与多项级和军内课题,相关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擅长: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