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帕金森 >

【患者实录】帕金森大爷术后能剥瓜子,开心得像个孩子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入院时连水杯都端不了的帕金森患者黄大爷竟然可以剥瓜子了,他在医院经历了什么?

  黄大爷今年61岁,患帕金森2年多了。2年前的一天,他感觉左手臂酸痛,之后就开始抖动,并且自己无法控制,渐渐地,黄大爷走路时左脚总是无力、拖拽。去医院被诊断为帕金森后,他一直通过吃药治疗,然而药物并不怎么管用。黄大爷形容为:“吃不吃都一样的,手控制不住(抖)”。症状逐渐加重后,黄大爷由于“手抖不自在”,夜晚无法入睡;端水杯时,杯子里的水都会洒出来,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患者术前左手抖动严重,走路拖拽

  来到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后,经医生会诊,建议患者行无框架立体定位手术。在手术台上,黄大爷一直都是清醒的,还能和医生说话交流。他感觉做手术的过程中基本上就不抖了。

  患者描述手术感受

  术后,黄大爷左手不再抖动,活动灵活,握拳有力,连剥瓜子这样的精细动作也能完成。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独立做过这些事了,手术第二天,他在病房剥了一下午瓜子,一边剥一边吃,开心地像个孩子。在黄大爷看来,不抖了就舒服了,现在睡觉也睡得着。

  术后患者能剥瓜子

  黄大爷的儿子说:“以前抖得恼火,现在不抖了,以前走路有点拖,现在跟正常人差不多,放心还是可以的。”黄大爷忙着剥瓜子,头也不抬,直说:“满意的,满意的,做好了怎么不满意。”

  家属描述患者术后情况

  手术

  通过CT或核磁共振融合,由手臂立体定向,以高于0.1毫米的精度迅速、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导针进行准确地神经修复,同时直接输入神经细胞因子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达到临床功能性的恢复的目的。

  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只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醒下进行,大多数患者于术中即可见效,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可下床活动。它解决了以为细胞刀毁损术等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大,靶点定位不准确,术后并发症多的弊端。

  医生链接:尹丰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北京神经外科医生,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组成员。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进入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外科治疗工作,迄今完成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等疾病在内的运动障碍疾病的外科治疗2000余例,积累了丰富经验。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机械工业部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海军总医院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人才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入选海军总医院后备人才库。承担和参与多项级和军内课题,相关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擅长:痉挛性斜颈的综合诊疗;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等神经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