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帕金森 >

【患者实录】:滚蛋吧!帕金森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图片中的郭先生,5年前右上肢出现抖动症状,后发展为右侧上下肢抖动,右腿乏力,走路拖拽,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帕金森,一直靠药物治疗。几年过去了,药效维持时间逐渐缩短,郭先生病情逐渐加重,给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患者从重庆来到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患者入院时专科情况:神清,缓慢步入病房,行走姿势异常,右下肢拖拽,右侧肢体可见静止性震颤,右上肢摆臂消失,认知功能无异常。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无异常,右上肢肌张力1级,其余肢体正常,后拉实验阳性,右侧轮替试验、对指试验、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缓慢笨拙,左侧正常。血常规无异常。

  患者描述病情

  患者经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控制。郭先生自述药效只能维持2-3小时。辅查无绝对手术禁忌。为改善生活质量,患者于2018年9月1日在局麻下行立体定位微创手术。术后予以预防出血、预防感染、预防脑水肿等对症支持治疗。

  郭先生回忆,整场手术大约40分钟。整个过程他都是清醒的,能和医生沟通。他说:“上手术台的时候,抖得凶,逐渐不抖了,手术出来就已经不抖了。”术后他的手腕能灵活转动,握拳有劲,走路没有之前的拖拽感。郭先生说:“达到了我的预期想法。”

  经相关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抖动消失,肢体乏力及行走拖拽明显缓解,术后创面甲级愈合,查体无异常,于9月6日出院。

  患者术前术后情况

  关于帕金森,不少人还有一些误区,并且由此耽误了治疗。

  误区1:帕金森病只引起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还会有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失眠、抑郁、便秘等。帕金森病患者都会先后或同时出现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不仅仅是运动症状影响患者的工作及正常生活,非运动症状有时反而更明显的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在治疗方面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要采取一些多方面的综合的治疗。

  误区2: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来讲,早期帕金森患者药物治疗治疗比较好。若长期服药后出现药效明显减退,或者出现严重的运动并发症、异动症等,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误区3:帕金森病根治不了就不治了

  目前国际上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只要及时合理治疗是可以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的,同时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能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所以,尽管帕金森病程比较长,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但是只要是正确、及时、合理地治疗,还是能够很好的改善病情,关键是要早治疗,而不是不治疗。

  技术链接:手术

  手术是通过CT和核磁共振融合,在三维空间下,由手臂立体定向,迅速、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导针进行准确地神经毁损修复,同时直接输入神经细胞因子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达到临床功能性恢复的目的。

  手术的精度高于0.1毫米且定位准;手术时间平均半个小时,只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醒下进行;大多数患者于术中见效,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可下床活动;解决了以往细胞刀毁损术等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大、靶点定位不准确、术后并发症多的弊端,风险小,费用也相对较低。

  医生链接:张涵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常驻西南脑科医生,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毕业于吉林大学,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四川省抗癫痫协会会员。原任职于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脑科医院、上海脑科医院、哈医大四院神经外科工作20多年。

  擅长:外科开颅手术+VNS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SPN手术(周围神经缩窄术)治疗运动障碍病及肢体硬瘫;脑立体定向仪术+DBS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射频+巴氏MVD显微分离术治疗感觉障碍(含疼痛),软组织疼痛、躯体神经疼痛、交感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颈动脉外膜剥脱术+SPN手术(周围神经缩窄术)治疗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