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的抖动、肌肉僵硬、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
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总体患病率为1700/10万。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近300万名。与欧美相似,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此外,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等,帕金森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如何治疗帕金森病是患者和家属较关心的问题:
脑立体定向仪帕金森微创技术
治疗原理:
通过CT或核磁共振融合,在三维空间下由手臂立体定向下(比喻:GPS定位下巡航导弹攻击目标类似),误差低于0.1毫米,能迅速、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导针进行准确地神经毁损修复,同时直接输入神经细胞因子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达到临床功能性的恢复,生活自理的目的。
技术优势:
1、定位准、不开刀、创伤小。用影像学定位(CT、MRI或DSA)和立体定向仪引导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应用美国耶鲁大学的机器人动力机械臂,通过靶点定位后,动力机械臂能以0.1mm的重复精度保持稳定的轨迹,误差低于0.1毫米,确保手术准确无误。
2、术后治疗立竿见影。临床治疗案例15000余例,并发症发生率< 0.5%。手术时间平均半个小时,只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醒下进行,大多数患者于手术即可见效,即可进流食,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3、解决了以为细胞刀毁损术等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大,靶点定位不准确,术后并发症多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