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说起帕金森,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一旦患上这种病,就会失去正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虽然帕金森病并不是致死性疾病,但却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活困扰。
在不久前的先进帕金森日,西南脑科为了广大帕金森患者的康复和痊愈,特地开设名为“帕友回家·爱心传递”的一个患者互助活动。通过这项活动,老帕友向新帕友分享康复经验、治疗经历,给广大遭受帕金森病困扰的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活动一开始,在主持人开章明义的开场白中,我们的老帕友熊先生开始讲述他的患病经历:
来自乐山的熊先生今年已经46岁了,正属壮年,而他患帕金森却已经足足有七年之长了,可以想象,熊先生患病时还不足40岁!
在较初患病时,熊先生是在骑摩托的时候发现骑车不稳,一开始以为是摩托车的问题,后来才发现自己左手无意识地震颤,而不是摩托车的问题。在发病初期,因为不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以为是风湿病,到了地方医院治疗,也没有发现是帕金森,而是吃了整整一年多的治疗风湿的药物,结果一点放心都没有,医院就怀疑是帕金森病,就建议熊先生到大医院去检查。
熊先生为此四处求医,在那个时候,很多地方都建议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的放心对熊先生来说并不明显,只能堪堪维持病情。随着时间的发展,熊先生的病情逐渐加重,药量也是持续增加,然而药效却是越来越不明显。
在咨询了网上很多关于帕金森的知识以后,熊先生偶然发现了成都西南脑科医院有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当时也担心会像以前一样无功而返,加上得病以来,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连日常生活都很难自理,不论是熊先生自己还是他的家人,身心都备受煎熬。
壮年患病,多般无奈
在咨询了我院之后,熊先生还是下定了决心,病情一天天在恶化,哪怕有任何一线机会,熊先生都不想放过。
在西南脑科咨询之后,医生指导建议手术治疗,加上询问过在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之后,熊先生再一次对疾病康复有了信心。
熊先生表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意识处于清醒状态,而手术仅仅进行到一半,仿佛奇迹一般,自己多年以来都习惯了的无力肢体,忽然像注入了神奇药水一般充满力量。在术后仅三个月的时间里,困扰熊先生多年的帕金森病就被击破,现在光是从外表上来看,都很难认为熊先生是得过帕金森病的人。
对于这次治疗的结果,熊先生非常开心,并表示这可能也与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关,以及对手术的高度配合,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这种夸张程度的康复。病愈之后,熊先生心情一片大好,更是感激西南脑科的医护人员,因而一听闻这边举办这次活动,哪怕在单位请两天假也也要过来表达感谢。
医生意见
当时负责诊断熊先生病情的曹主任说:“熊先生呢,当时的情况是一侧肢体震撼,且逐渐往对侧发展,同时伴有动作缓慢、肌张力增高的情况,从患病时间上来说的话,熊先生这个情况属于临床上所说的中期的结束、晚期的开始。”
帕金森病临床诊断
3~5年属于早期
5~8年属于中期
8~12年属于晚期
“所以得了帕金森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更利于帕金森病的康复。”说起这项疾病,曹主任也非常感慨,“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步,化学物质的蔓延和化学环境的产生,导致越来越多的帕金森患者开始向低龄化发展,起初在西藏进行全国帕金森普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家庭里有四个帕金森患者,较大的才二十一岁,而较小的竟然只有十四五岁!”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帕金森病似乎已经不是老年人的特有疾病,而治疗帕金森病,一定要分清病情类型,在治疗之前要做好明确的诊断,看看是否符合治疗方案所需要的条件。在通过一系列的评估之后才能进行手术,从熊先生这个案例上来讲,可以见得治疗放心还是非常不错的。
目前为止,西南脑科通过手术治疗康复的患者已逾2万多例,在攻克疾病、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这一方面,西南脑科从不止步。并提醒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并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找准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切勿盲目听信传言,如有震颤发生,一定要尽快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介绍
曹海水 神经内科主任
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曾任内蒙古神经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在北京医院从事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老年性脑病诊治工作四十余年。曾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发表过多篇论文,成为当代治疗老年性脑病学科带头人,在国内神经疾病防治方面享有盛誉。
擅长:脑萎缩、老年痴呆、帕金森等老年疾病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