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
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较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原因相关。
1. 年龄老化:帕金森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帕金森多在60岁以上发病,这提示衰老与发病有关。资料表明随年龄增长,正常成年人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会渐进性减少。但65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的患病率并不高,因此,年龄老化只是帕金森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帕金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自90年代后期第一个帕金森病致病基因-突触核蛋白的发现以来,目前至少有6个致病基因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但帕金森病中仅5~10%有家族史,大部分还是散发病例。遗传因素也只是帕金森发病的因素之一。
3. 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脑起搏器(DBS)技术 助力帕金森患者改善症状
所谓“脑起搏器”是脑刺激器的通俗名称,既将一支不足1毫米粗细的精细电极,在患者大脑上准确定位后,放置到脑内的特定部位。这支电极与火柴盒大小的微电脑刺激器相连接,通过微电脑刺激器发送个性化的电信号,整合大脑的相关信息传递,使人体的活动达到协调状态。而安装电极既不损伤大脑,也不会改变大脑的任何结构。微电脑刺激器通过患者的皮下“隧道”植入到胸前皮下,皮肤表面没有任何痕迹。通过对微电脑刺激器参数的调控,患者的症状就可以得到改善。
温馨提示:如果您看了本文后还有什么疑问,可点击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全体成员随时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