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抖动、肌肉发僵、运动迟缓甚至行走不稳,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我国的帕金森患者数量约占全球一半,是帕金森第一大国。然而,国内公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令人担忧。有调查发现,超过九成公众不了解帕金森病,更不知道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手段。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了帕金森病也不用过度担心,因为越来越多的病人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状态。
案例分享
帕金森患者治疗情况
辜大爷,79岁,患帕金森11年,症状以抖动和行动缓慢为主。手术前,辜大爷左侧肢体抖动严重,吃饭穿衣缓慢。家属说,如果患者自己吃饭,一顿饭要吃两小时,穿衣服也非常吃力。经过多年的药物治疗,患者发现药效越来越差,且吃药后身体出现副反应。
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来到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医生会诊后,建议他考虑手术治疗。较后,辜大爷在局麻下进行了脑立体定向仪微创手术,目的在于解决左侧肢体的问题。术后,他的抖动症状消失了,肢体活动较之前灵活。
术前术后对比
患者一旦诊断为帕金森病,需要长期服药,并随着病情变化,不断地调整药物用法用量。但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有许多患者像视频中的辜大爷一样,长期药物治疗后发现“吃药不管用了”,甚至出现药物副作用了,那么这时或许您也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医生链接:张涵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常驻西南脑科医生,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毕业于吉林大学,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四川省抗癫痫协会会员。原任职于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脑科医院、上海脑科医院、哈医大四院神经外科工作20多年。
擅长:帕金森、癫痫、偏瘫、运动障碍、疼痛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