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脑细胞数量减少及体积变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小脑萎缩根据萎缩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动作不协调,平衡功能下降;还可出现说话声调变化、眼球震颤等症状。一般来说,小脑萎缩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智力。
小脑萎缩总的来说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综合症。一般来说老年人多见,既可见于一些遗传病变性病,也可见于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脑炎的后期,也见某些药物中毒等等,甚至某些临床症状的患者也可出现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的症状
共济失调: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机体随意运动的作用,小脑萎缩时使肌肉的张力降低,导致肢体发软,从而使患者出现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步态蹒跚、左右摇摆、辨距不良等共济失调的症状。
语言障碍:小脑萎缩使原受累神经长时间缺氧缺血,神经支配区血供障碍,导致语言中枢系统受到损害,从而使患者出现吟诗样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
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肌运动障碍这是小脑萎缩的重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双眼粗大震颤,少数患者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等,这是因为小脑萎缩,使中枢神经受损严重,影响神经核以及临近的神经所产生的。
肌张力减低:肌张力减低常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慢性病变时一般不常见。但部分小脑萎缩患者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出现震颤、麻痹的症状。
导致小脑萎缩的原因
1、遗传: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橄榄脑桥小脑萎缩(也称为“脊髓小脑变性症”)、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等有小脑萎缩现象的病症,都是具有遗传性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脑供血不足:当机体发生脑供血不足的情况时,就会引起脑部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甚至引起小脑萎缩。
3、肿瘤:肿瘤患者有可能会发生副肿瘤综合征,即使肿瘤没有发生转移,也能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伤害,即便是神经系统也能被影响,能对脑、脊髓、周围神经等造成伤害,引起小脑萎缩。
4、感染引起:病毒、细菌、真菌等能够引起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炎,即脑实质炎性病变,当脑炎得到治疗后,仍然有可能留下脑炎后遗症,如:肢体运动障碍、智力障碍、失语、眼球麻痹、吞咽困难等,这是因为患者的小脑已经受损,发生了萎缩。
5、药物引起:一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具有损害神经系统的副作用,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引起小脑萎缩。而且大量服用此类药物,会造成急性药物中毒,引起中毒性小脑萎缩。
6、酒精中毒:醉酒后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胡言乱语、走路摇晃、头晕想吐,这是因为酒精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的缘故,当饮酒过量或者饮用了高浓度的工业酒精后,就会造成酒精中毒,酒精中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严重者可引起小脑萎缩。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小脑萎缩的相关知识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小脑萎缩虽然不致命,但是对正常的生活、工作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患病需要及时进行专业治疗。如有疑问,可在线咨询或者拨打24小时康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