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是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现象,表现为脑组织体积缩小,脑细胞数目减少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萎缩通常发生于五十岁以上。那么,为什么会得脑萎缩?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脑萎缩的原因
老年人脑萎缩由遗传、脑外伤、中毒后遗症、脑梗塞、脑炎脑膜炎、脑缺血、缺氧、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脑中风、癫痫长期发作、烟酒过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病变、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其中较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同时,血脂异常在造成老年脑萎缩者,脑循环灌注不良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研究发现显著白质萎缩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显著皮质萎缩者,因此,认为高血压、高血脂可能为脑白质萎缩的一个原因。
脑萎缩的表现
第一,语言障碍:在老年性脑萎缩的病人中常常出现找词困难或者将不连贯的词不合理的组合在一起,让人很难以理解。
第二,记忆力下降:定向力下降可能会出现,忘记时间忘记自己身处何处。
第三,思考和归纳能力极度下降:平常能够正确处理问题,处理数字,但是脑萎缩之后不但会忘记数字还会忘记这些数字的用法。
第四、判断力减退:人们在过于投入某项活动的时候可能会暂时忘记一些其他的事情,老年性脑萎缩的病人会忘记并且独自出门还会忘记自己的家在哪里。
温馨提示:脑萎缩是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对老年人损伤极大,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需及时检查和治疗,越早干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