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的病变,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分为生理性脑萎缩和病理性的脑萎缩。生理性脑萎缩是身体机能下降后自然产生的表现,一般无需担忧和治疗。而病理性的脑萎缩则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脑外伤就是常见因素之一。
脑外伤后引起的脑萎缩多以局限性脑皮质萎缩为主要表现,由于病因明确,诊断比较容易。影像学检查具有确诊价值,在CT和MRI可以看到病侧脑沟变深,蛛网膜下腔增大,弥漫性脑萎缩者可有脑室扩大,有时还可看到蛛网膜囊肿、脑穿通畸形、各种脑积水、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等改变。脑电图常显示患侧局部脑电波异常,并可有癫痫样放电改变。
以下因素也可引起脑萎缩
内分泌代谢异常: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症、肝性脑病、吸收不良综合症。具有以上病症的患者脑萎缩要比一般人快。
退行性疾病:进行性核上麻痹、多发性硬化症等也易引起脑萎缩。
脑血管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溢血等。
中毒:比如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重金属中毒、酒精中毒、长期过量使用镇静剂等,这是成年人患有脑萎缩的常见病因。
温馨提示:导致脑萎缩的因素很多,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隐患的及时排除,减少脑萎缩对人们的侵害,一旦患上了脑萎缩要尽快的接受科学的治疗,以免造成病情的恶化。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