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种现象,多发生于50岁以上,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健忘,记忆力急剧下降,到较后表现为痴呆,是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的一种疾病。那么,脑萎缩有哪些具体表现?该怎么办呢?
脑萎缩的具体表现
脑萎缩主要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
较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主要是近记忆障碍,表现为:自己熟悉的东西不知放在何处,丢三落四,甚至记不住刚吃过的饭菜,叫不出朋友的名字。
这一阶段,病人的日常生活均能自理,甚至有些病人还能参加一定的社会工作,脑CT检查未见异常或轻度脑萎缩,这一阶段可以持续2--5年左右的时间。
2、中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病人记忆力明显下降,近期事遗忘尤为严重,同时也表现出远事遗忘,开始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还可有精神混乱,感知困难,综合能力下降。
这一阶段的病人只能料理自己的部分生活,需要别人帮助,此阶段大约可持续2年左右时间。
3、晚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病人明显呆傻,行走明显困难,需要搀扶,常卧床不起或呆在座椅中,各种定向能力均丧失,不能主动进食,大小便失禁,不认识家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极端多疑,有被害妄想,幻觉等,有的病人还有不当的社会行为。总之患者的智能与体能多方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
老年性脑萎缩怎么办?
1、增进认知活动,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2、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
3、注意清洁卫生,维持病人皮肤的完整性。
4、增强病人的定向力,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应避免单独外出。
5、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保障病人放心。
6、促进语言沟通,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如参加娱乐活动,户外活动。
温馨提示:脑萎缩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一旦出现了脑萎缩的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不可拖延,越早治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