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肌肉协调、走路时身体的平衡、动作的平顺、说话的清晰度、吞咽的顺畅及眼球的运转等。因此,当小脑出现萎缩时,主要是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小脑萎缩初期表现为动作反应不灵活,无法准确的完成某些特定动作,辨别距离能力不良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无法站立、坐起,甚至智力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患者在生活上、工作上会逐渐失去自主本能,中后期生活能力、机体控制能力会多方面下降,直至卧床不起。
治疗小脑萎缩 关键要“趁早”
长期以来,对小脑萎缩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进行干预治疗。通过综合治疗改善各种功能障碍、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功能,使症状减轻或减慢病情的进展,帮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持久。
而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对待小脑萎缩,关键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脑立体定向仪+神经调控技术广受赞誉
““脑外手术系统+神经调控技术,采用现代化影像学定位(CT、MRI或DSA)和立体定向仪引导,通过对患者颅脑进行细致的扫描,配合彩色多普勒影像仪来构建四维立体脑部结构图,通过生物探测系统、微电极超显微系统、神经电生理信号系统,定位脑位异常,来确定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该技术拓宽了应用范围、提高了手术安性、减轻了病人痛苦,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与赞誉。
温馨提示:小脑萎缩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危害也很大,一定要提高重视,及时治疗。可在平时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得病几率。如饮食清淡营养,养成良好习惯等。对于一些脑血管疾病要及时预防,已有疾病要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