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相对大脑萎缩来说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但是很多人容易将小脑萎缩与大脑萎缩相混淆,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准确的区分两者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大脑萎缩和小脑萎缩到底如何区别呢?
什么是大脑萎缩?
大脑萎缩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了器质性的变化而产生萎缩的一种现象。病理上表现为:脑组织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有可能会表现为失眠多梦,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另外会出现记忆力障碍、记忆力减退,另外行为,性格都会发生改变,出现懒言少语,幻听幻视,再就是智能减退表现为痴呆,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都会下降。
什么是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准确的来讲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神经影像学的表现。可以见于一些遗传性、病变性的疾病,也可以见于某些急性的病程以及药物中毒等。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的患者,临床上大多数都会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或者说是言语不清的症状。
大脑萎缩不等于小脑萎缩
很多人因为分不清楚大脑萎缩和小脑萎缩,因此容易将二者等同起来。实际上,这两种病症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症状上,在病因上也有所不同。小脑萎缩一般是由于脑梗塞、闹钙化、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大脑萎缩则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因素、肿瘤、环境等因素引起。所以,两者不能等同。
温馨提示:小脑萎缩与大脑萎缩同属于脑萎缩,但两种疾病却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做好区分。同时也要第一时间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争取尽早进行干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