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肌肉协调、走路时身体的平衡、动作的平顺、说话的清晰度、吞咽的顺畅及眼球的运转等。小脑萎缩是一种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小脑萎缩的症状:
1.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书写时颤抖,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2.小脑性构音障碍:吟诗样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是由于发音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共济失调所致。
3.眼球运动障碍:小脑萎缩早期患者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可有双眼粗大震颤,少数患者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
4.肌张力减低:主要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在慢性病变时较少见。但某些小脑萎缩的病例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
5.非运动性表现:包括认知与语言功能障碍,一些证据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及成瘾行为等。
小脑萎缩要做好相关预防
按现在的医疗水平,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小脑萎缩的方法。只能在可控的致病因素上进行干预,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预防小脑萎缩,或者做一些复健的练习。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果身体有三高症状或者是动脉硬化,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服药。定期复诊。控制好此类疾病可以预防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小脑萎缩。
2、饮食调理: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盐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补充人体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3、保持愉悦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恢复有非常好的作用《黄帝内经》就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皆摇。”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积极的体育锻炼,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5、看书读报:年人经常读书看报不,不但可让生活变得很充实,而且可以使脑子进行积极的思维,延缓脑力的衰退。
温馨提示:您看了我们的文章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疾病相关情况或者其他脑部疾病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