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原本是在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小和脑室扩大等而命名的。因此,脑萎缩不是一种病,是许多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
而病理学意义上的脑萎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种现象。病理上表现为脑组织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实际上,脑萎缩可以有很多原因,有些是生理性的,比如年龄相关性脑萎缩;有些是病理性的,比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卒中等。
1、年龄相关性脑萎缩:我们的大脑从出生到7岁脑容积逐渐增加,然后到约10岁左右开始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到中年,大脑的某些部分容积开始减小,皮质渐薄,脑室变大。老化的大脑每10年平均萎缩1.9%,据报道,人在60岁以后,大脑容量每年会减少0.5%到1%。
2、过量饮酒:研究发现,每周饮酒超过14杯的受试者,其脑容积明显减小。
3、B族维生素缺乏:研究发现,维生素B12低于正常值的健康受试者,相比于维生素B12水平高的健康受试者,大脑的体积更小。
4、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可以引起脑萎缩:这些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亨廷顿氏病、皮质基底节变性、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
5、卒中,颅脑外伤:由于局部脑血管受损,使得相应部位脑细胞和组织坏死从而引起局部脑萎缩。
6、感染:脑炎、艾滋病、克雅氏病等病原体侵犯脑组织,引起脑组织损伤坏死,从而引起脑萎缩。
7、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这是脑萎缩的主要致病因素,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会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形态及功能受到影响,即形成脑萎缩。
温馨提示:如果您看了本文后仍有什么不清楚或者想要深入了解的地方,可点击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全体成员随时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