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是中老年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它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及脑组织体积缩小和脑细胞数目日渐减少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语言障碍、终至智力丧失等为其临床特征。
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病程可逾数年甚至10余年,女性多于男性。导致脑萎缩的原因众多,包括:遗传、年龄的增长、感染、外伤、中毒等。
引起脑萎缩的原因
1、年龄: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易患一些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容易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从而造成脑损害引起脑萎缩。
2、内分泌代谢异常:具有内分泌代谢异常的患者,如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症、肝性脑病、吸收不良综合症等,具有以上病症的患者脑萎缩要比一般人快。
3、退行性疾病:如进行性核上麻痹、多发性硬化症等也易引起脑萎缩。
4、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脑萎缩比较常见的病因,常见的如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埂塞、脑溢血等。
5、中毒:比如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重金属中毒、酒精中毒、长期过量使用镇静剂等,这是造成成年人脑萎缩的常见病因。
6、外伤:如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脑挫伤、颅脑手术后遗症都是常见成年人患脑萎缩的病因。
7、遗传因素:有脑萎缩的病史的家族后代患上脑萎缩的几率很大。这也是导致脑萎缩的原因之一。
以上介绍的就是常见的容易引发脑萎缩的原因,相信大家对此应该有所了解了。要是患上脑萎缩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积极的接受治疗,以免病情继续恶化,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有任何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健康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