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脑萎缩是中老年期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它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及脑组织体积缩小和脑细胞数目日渐减少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语言障碍、终至智力丧失等为其临床特征。 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病程可逾数年甚至10余年,女性多于男性。
在临床上,脑萎缩分为生理性的脑萎缩和病理性的脑萎缩,以及从脑萎缩的范围来分,有全脑萎缩,也有部分局灶性的脑萎缩。一般生理性的脑萎缩与年龄相关,也就是说随着人的年龄老化,一般60岁左右就可以出现生理性的脑萎缩,生理性的脑萎缩多数没有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不需要特殊的处理。病理性脑萎缩引起原因众多,脑外伤、脑卒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畸形等疾病均可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
关于老年人脑萎缩的调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1、先寻找病因,及时治疗:若属于供血障碍,通常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使用扩张血管及营养脑细胞的药物。
2、已发生脑萎缩的患者:需通过改善循环以改善其相关症状。
3、注意自身保养,如:生活有规律,注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吸烟、饮酒,少吃高脂肪饮食等。
4、心态平衡:长时间处于紧张、反反复复的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会兴奋大脑皮质,抑制了身体中的平衡失调,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及时的消除恐惧、忧郁、急躁的不良情绪,要有能够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样才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
对于脑萎缩患者来说,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注意平时的营养,保持平衡的膳食以及心理的健康,多看书、多读报、多参加体育锻炼,适当的进行活动,可提升生活质量。如有疑问,可在线咨询或者拨打健康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