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手爸妈,在教宝宝学走路的时候,会发现孩子会习惯踮脚尖走路,那么这样真的好吗?
一岁宝宝脚尖走路正常吗?
用脚尖走路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足尖步态”,简称“尖足,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即正常的和异常的两种情况。
生理性尖足随着生长发育垫脚走路的现象也会自然消失。由于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宝宝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需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孩子出现这些现象需提高警惕。足尖长期存在不消退、宝宝不满4个月即出现尖足、足尖程度比较明显、足尖伴视听反映不灵敏、足尖伴其他异常姿势等。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一种或多种现象,家长要带孩子去医院做配套检查,请医生给出医学指证。
宝宝用脚尖走路的影响
1、如果宝宝长时间的踮脚尖走路,有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脚底受力不均匀,压力集中在脚尖,出现不正确的步姿;
2、由于宝宝经常性地踮脚尖走路,会导致其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恶性循环,养成踮脚尖走路的习惯。
宝宝脚尖走路怎么办?
脚尖走路的病因有很多,而不同病因导致的脚尖走路虽然病症相似,但是所需要的治疗方法却是不同的。
脑神经受损导致的脚尖走路,治疗的重点在于修复脑神经。肌腱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垫脚走路,治疗的重点则在于调节肌张力异常的问题。先你要知道引起肌张力高的原因有很多的。主要看肌张力增高的程度,和其他动作、智力的发育。
如果这些都正常,不用太担心,就带宝宝去专业的感统训练馆,带宝宝上感统课。而所谓感统训练,除了在专业老师的训练外,其实有些运动可以在家里自己做,一是抚触,二是体操,还可以用按摩球在宝宝的皮肤上滚来滚去,刺激宝宝。
温馨提示:担心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有什么疑问可直接在线咨询或直接拨打成都西南脑科医院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028-68760707,由专业医师为你一对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