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脑瘫 >

宝宝踮脚走路怎么办?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一般宝宝到10个月以后都不会满足于翻身和爬行,而会有学走路的强烈意愿。

  正常情况下,很多宝宝会在扶东西走路和刚会走路阶段,偶尔踮着脚尖,但这种情况不会长期持续下去,一般会在学会走路后一段时间内便自行消失。如果宝宝只是偶尔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对脚、脚踝等部位肌肉和关节的掌控不够熟练,也可能仅是出于好玩。

  但要是宝宝在学会行走后一直踮脚走路,且这种情况持续数月无明显改善,或者宝宝在站立时也无法将脚平放在地上,家长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了。

  宝宝踮脚走路怎么办?

  如果宝宝并不是因为兴趣或者是其他吸引注意力而踮脚走路的话,一般可能是由于学步期穿的鞋过于防滑、鞋子不合适或者过早的使用学步车等等。对于此类因素引起的踮脚走路,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纠正:

  1、让孩子多光脚走路

  让宝宝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多接触地板和脚的抓地力,可以养成平衡感。同时要注意地板的放心系数和干净指数。也可适当让宝宝锻炼小肌肉进行斜坡走路。

  2、选择大小、软硬适中的鞋。

  挑选大小合适的鞋子,让宝宝坐下来,摸摸看大趾头离鞋面是否还有半公分到一公分的距离,这样小宝宝每次迈开步伐向前走时,大趾头往前伸展才有足够的空间。不过,每个宝宝穿的袜子厚度不同,家长要注意按袜子的厚薄调整鞋子的大小。另外,家长可以在鞋子前1/3处进行弯折测试,容易弯折的更符合宝宝走路时的前掌自然弯曲,不容易弯折的说明鞋子太硬。此外,鞋底不宜太厚,以1公分左右为宜。

  3、告别学步车

  过早的使用学步车,存在放心隐患而且学步时会用脚尖走路,所以宝妈们尽量让宝宝告别学步车。

  踮脚长期不消失,警惕脑瘫等疾病

  对于宝宝学走路踮脚的情况家长不必过分担忧,但还是需要仔细观察。当宝宝走路踮脚情况长期不消失、伴随发育落后、视听反应不灵敏或有其他异常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找专业医师就诊。

  部分宝宝的腿部发育异常,跟腱过短,会影响行走的功能,此外,如果宝宝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都踮着脚,那家长就要特别警惕了,这可能表示宝宝的肌张力高,很可能是脑瘫表现。因为脑瘫会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发现宝宝成长中的异常,尽早到医院进行治疗。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开通了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竭力为每位脑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