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足,指小儿尖足,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医学上谓之“剪形步态”,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往往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
很多宝妈都发现宝宝在某个年龄段会突然踮着脚走路,例如“我家宝宝十个月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较近总喜欢踮着脚站,她这样站没事吗?”其实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那么宝宝为什么会踮着脚走路呢?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根据过去的婴儿发展研究文献,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
当然在这长达半年之久的期间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差异甚大,有的在前一天还是“爬虫类”,隔一天就变成“北京猿人”;有的则虽然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有的便十分享受已会走的自由与乐趣,老是要大人带他出去走动。
造成宝宝踮脚走路有很多原因,例如以下:
1、宝宝身体意识不足:如果宝宝年龄小,对自己的腿和脚的意识还不够,很可能会导致他们不能灵活地运用这些部位,走路时可能会出现腿脚僵硬的现象。
2、宝宝还没有学会打开和放松膝盖:宝宝刚学会站立或走路时,很多宝宝还没有学会如何打开和放松膝盖,所以他们站着时总是紧绷着双腿,下意识的会出现踮着脚的情况。
4、学步车和学步带导致的:这两样东西会导致宝宝踮着脚走路,因为宝宝学走路时被提着走,这很有可能会让宝宝以为走路其实就是踮着脚的。环境中无法让宝宝扶着走,以致缺乏兴趣,没有走的机会。
5、膝窝部肌张力高或脚踝部肌张力高:如果宝宝的膝盖、小腿、脚踝、脚跟等部位肌张力比较高,宝宝站立或行走时就可能出现踮着脚走的情况。
6、迷路反射没有抑制和整合:如果迷路反射没有抑制和整合到主动运动中去,宝宝在行走时就会呈现芭蕾步态——踮着脚走,这种姿态平衡力不好,很容易出现摔跤的情况。
8、宝宝体重过重超过同龄婴儿:以致缺乏“动机”;或者是生长不良,慢于同龄婴儿,以致肌肉骨骼不足。
9、脑瘫:由于脑的结构特点,支配小腿前群肌的中枢薄弱,脑损伤时其受损较著,使小腿前群肌成为相对的瘫痪肌,因此小腿后群肌就会出现失衡释放,发生痉挛,表现为尖足。此种失衡释放就像左侧面神经麻痹时口角向右歪一样。
父母们要牢牢记得,这一范围并非金科玉律,因为每一位宝宝仍有其独特发展时程表,只是仍然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范围罢了!只要没有不当的外因阻碍宝宝独自行走,便不必过份担心;但若已过18个月大,而无法独自走路,也应尽速和医生医师们咨询,确认有无疾病存在,或者有阻碍因素需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