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脚尖走路很常见,通常在宝宝扶站立位蹦跳阶段时和10个月左右开始持续站立阶段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是随着生长发育会消失。前期宝宝学走路出现这种现象,一般不用太担心。
但如果孩子在学会独站后或者下蹲的时候也常表现脚尖站立,而且平时走路表现为踮脚走的频率很高,并伴随有运动发育落后、视听反映不灵敏等表现时,建议及时去医院查看下,很可能脑损伤引起。
我们常说的踮脚尖,就是小儿尖足,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医学上谓之“剪形步态”,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往往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
孩子走路为什么会踮脚?
1、孩子的肌肉影响。有的孩子学走路时脚部的肌张力过高,导致脚部的肌肉不能很好的收缩自如,在刚开始行走时就容易踮着脚走。
2、学步车: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时家长为了图省事就直接将孩子放进学步车,一方面可以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步车对孩子学走路帮助很大,但是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再加上站在学步车就像被什么东西拎着一样,导致孩子养成了用脚尖走路的习惯。
3、脑瘫:当宝宝走路踮脚情况长期不消失、伴随发育落后、视听反应不灵敏或有其他异常时,或者是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都踮着脚,可能是脑瘫导致的肌张力高。
若踮脚尖真的是脑瘫问题,该怎么办?
痉挛性脑瘫患儿较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尖足”,肌张力过高,患儿如果是下肢腿部的问题可以采用功能性选择伊里扎洛夫技术改善下肢问题,术后再配合康复训练,能够较大程度上恢复自主运动功能。
踮脚尖走路,不仅影响到孩子走路的姿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也十分不利,同时也很可能是大脑功能发育不成熟的信息。因此,家长发现孩子有踮脚尖的行为时,应高度重视和警惕。如有疑问,可在线咨询,或者拨打健康热线:028-68760707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