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脑性瘫痪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后者又分为出生前、围生期及出生后病因等,许多患儿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1、出生前病因。包括胚胎期脑发育畸形、先天性脑积水、母亲妊娠早期重症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严重营养缺乏、外伤、中毒(如妊娠毒血症)及放射线照射等,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不明显。
2、围生期病因。病例分析表明,早产是脑性瘫痪的确定病因。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堵塞及胎粪吸入等所致胎儿脑缺氧,难产或过期婴儿产程过长,产钳损伤及颅内出血等均是常见的围生期病因。母子血型不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血清未结合胆红素>340μmol/L可能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而引起大脑性瘫痪。
3、出生后病因。包括各种感染、外伤、中毒、颅内出血及重症窒息等。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亲产前患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毒血症等,妊娠末期3个月内出血事件,产期宫缩无力、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臀位产等,婴儿早产、出生体重低等。国内脑性瘫痪多发生于早产、出生体重低、产时缺氧窒息及产后黄疸的婴儿。
一般来说,产前因素较常见,包括遗传和染色体疾病、先天性感染、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胎儿脑缺血缺氧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基底节受损。晚期新生儿以后的因素包括从1周至3或4岁间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头颅外伤、中毒等各种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病因。所以并不是新生儿需要警惕脑瘫,出生后几年内,家长都应引起重视。
温馨提示:为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较好的了解所患疾病的信息,医院特别开设了免费在线咨询服务,由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