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脑瘫 >

为什么一岁多的小孩子走路老是踮起脚尖呢?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像芭蕾舞者那样踮起脚尖翩翩起舞很美,但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就要特别警惕了。

  如果没及时纠正,长时间踮脚尖走路会导致宝宝的脚底受力不匀,压力集中在脚尖,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仅影响站立坐姿,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出现X型腿。

  用脚尖走路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足尖步态”,简称“尖足”,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即正常和异常的。

  生理性尖足

  学步阶段的宝宝往往腿肌肉紧张,走路时重心向前,身体协调度不够,脚丫缺乏触地感,于是踮着脚尖走路。踮脚走路现象一般会随着生长发育消失,如果2岁内宝宝只是偶尔踮脚走路就不必担心。

  但也有一小部分宝宝因为腿部发育异常,跟腱过短,导致踮脚走路。这种情况下,轻度的可以通过肌肉训练矫正,严重的就需要咨询专业医生了。

  病理性尖足

  如果是病理性尖足往往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在学会独站后或者下蹲时也常脚尖站立,而且踮脚走的频率很高,超过两岁了还经常踮脚走。同时伴有感知障碍:简单说就是视听反映不灵敏。这种情况宝爸宝妈们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以下原因也可能造成宝宝踮脚走路:

  学步期穿的鞋过于防滑

  如果经常穿太过于防滑的鞋,宝宝在走路,尤其是跑步时就会产生阻力,宝宝把握不到身体平衡,就可能会出现停住、栽倒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些,宝宝会开启自我保护,用踮脚尖走路等异常步姿来适应。

  坐式学步车高度不合适

  有的宝爸宝妈为了方便,把宝宝放置在坐式学步车里。撇开其他危害不说,如果高度调节不合适,宝宝脚底触不到地面,不得不踮着脚尖走路前进。时间久了,宝宝就养成了踮脚走路的习惯。

  坐式学步车虽然能解放爸妈的双手,但如果长期使用会给宝宝带来危害。

  发育异常,骨骼变形

  高度调节不合适时,宝宝脚底够不到地面,于是就踮起脚尖走路,双腿支撑起全身重量。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腿部骨骼容易变形,看上去像字母“O”形,双脚也呈内八状。

  温馨提示:手术是纠正畸形的有效办法,支架、矫正鞋等往往都不会起效,还很有可能阻碍孩子的生理发育,并引起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欢迎拨打免费热线:028-68760707或点击咨询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