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过了1岁还不会走路,我需要担心吗?”
“我家儿子现在13个月还不会走,每次去小区和其他孩子比我就担心……”
“我家女儿11个月了,还是不会走,我决定去给她康复了……”
这是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咨询平台上较近几个妈妈的咨询内容。1岁就像个神奇的时间点,仿佛一过1岁,的人都会来问,你家宝宝会走路了吗?
国内,对于1岁可以自己走路非常执着,导致好多妈妈,有的是足月健康宝宝的妈妈,都会有焦虑,更不要说早产宝宝的妈妈。
1岁了还不会走路,是真的晚了吗?
大部分家长都期望自己孩子在将近1岁左右会走路。先进协会指出,其实宝宝在9个月到18个月之间开始行走都是正常的,而且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早走路的孩子以后就一定聪明。
1岁前宝宝其实需要花精力发展好多技能,认知、精细、语言、交际、运动。有的宝宝会花兴趣在语言,自然大运动就会慢一点,通常这种类型的宝宝我们叫“社交型宝宝”。
有的宝宝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创造合适的空间,比如每天都是抱着,或者就是让宝宝躺着。宝宝会爬了后,处处限制。自然,宝宝就没有机会去尝试发展站立走路。
所以当宝宝过了1岁后还不走路,先可以想想宝宝是不是其他方面突然有个爆发期(比如语言)或者检讨一下自己平时是否提供宝宝锻炼的机会。
什么时候需要担心?
大运动和其他发展一样,是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走路这件事被过度放大,却让我们忘记了会走路只是个结果,关键是是之前大运动发展的基石。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宝宝从抬头开始就比标准慢,那我们基本可以预期他走路也会比较晚。所以当宝宝过了1岁还不会走路,父母们不该只是担心,而是需要观察之前大运动发展的规律。
健康的宝宝,一般越大就越好动,就是我们所谓的“越来越皮了”。 一般宝宝接近1岁左右,是非常好动的,即使不会走,但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意识想要拉着东西起来,靠着沙发站立已经比较稳了。
这些标志就是在告诉父母,宝宝已经在发展相应技能在为走路做准备。毕竟走路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有的宝宝性格比较谨慎,就会需要更多准备时间。
相反,如果宝宝没有这些意识,甚至坐的也不是很稳当,爬的也是勉勉强强,即所谓之前的大运动里程碑的质量都不高,那父母们就要重视,需要去医院检查,进行评估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