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路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刚开始学走,宝宝会用脚尖试探着行走,13个月时就能摇摇晃晃地自己走了,等到15个月左右,大部分宝宝甚至能够边走边推着或者拉着玩具来玩。由于脑瘫也会出现走路尖足的情况,因此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踮脚走路就会很担心。
其实,一岁多的宝宝学走路出现这样的现象,一般是正常的,是生长发育必经阶段。但这个时候的宝宝刚学走路,重心并不稳,所以身体是向前倾的,小腿的肌肉也比较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面还没适应,缺乏触地感,从而产生了踮脚尖这种走路方式。
另外,也有可能是触觉过度敏感的原因,他想减少脚和地面接触的面积,像突然踩到冰凉地板的时候,宝宝就会垫脚尖。随着生长发育,脚尖踮地走路会逐渐消失。
如果宝宝长期足尖着地不消退,并且有伴随运动发育落后,听力不明显或者有一些其他的异常姿势的话,要谨防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属于病理性足尖,应该引起重视。
宝宝踮脚走路怎么纠正?
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踮脚尖走路是正常发育的,但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比如说鞋子不合脚,穿的袜子不舒服,还有可能是宝宝养成了这样走路的错误习惯,需要纠正。比如说给孩子选择合适的鞋子,锻炼孩子赤足走路,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如果孩子是由于脑瘫等引起因素的尖足,那么要及时在专业医院进行治疗。越早治疗,孩子恢复放心会更好。
温馨提示:发现孩子出现踮脚走路的情况,家长要高度警惕和重视,观察是否长期不消退,并及时到院检查,明确原因。成都西南脑科医院以优质服务和精湛的诊疗技术,受到好评。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健康热线:028-68760707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