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宝宝到10个月以后都不会满足于翻身和爬行,而会有学走路的强烈意愿。但是宝宝学步期间会遇到不少令人头疼的实际问题,比如说有的宝宝会出现用脚尖走路的表现。家长就会很担忧:脚尖走路到底正不正常?
用足尖走路都是正常的吗?
用脚尖走路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足尖步态”,简称“尖足,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即正常的和异常的两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1-2岁的宝宝学习走路期间,因脚步力量不够,身体不能保持平衡,肌肉紧张,缺乏触地感,出现用脚尖走路、踮脚的状态,是正常的。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那就要特别警惕,很可能是脑瘫引起的肌张力高,需及时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导致学步阶段踮脚走路,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
学步,警惕5种错误姿势
1、宝宝走路跌跌撞撞:1岁半之前,孩子跌跌撞撞地走路是正常的。然而,到了2岁左右,如孩子在行走时还是跌跌撞撞的,除非他有意这样做,否则,父母就应该带他去医院进行一次检查。
2、宝宝走路像螃蟹:两脚朝内,犹如大夹子一般,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内八字”!在那些刚学会走的孩子中,这种走姿非常常见。这是因为这时的孩子在走路时,头往前探,为了保持平衡,从而使他的双脚朝内。大约3岁左右,随着孩子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发育结实,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消失。
3、宝宝走路像个鸭子:这是生理问题,因为他还是平足。小孩子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磨练他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95%的孩子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
4、宝宝走路像西部牛仔:宝宝的双腿叉开,好像经过马术训练似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O型腿。2岁前,如果他的双腿像个括号,你不必太担忧。然而,如果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缺乏维生素的迹象,就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了。
5、宝宝夹着大腿走路:宝宝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愿意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常见。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
温馨提示:孩子在学步期间,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异常走路姿势,尽早的进行干预纠正。如果是病理性导致的尖足或者其他步态异常,应尽早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影响以后走路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