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并发障碍,其发生率约占脑瘫儿童的70%-75%。这种障碍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患儿的语言交流,而且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因此是脑瘫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语言障碍的种类:
1.痉挛性构音障碍:异常的运动模式,自主运动出现异常模式伴有其他异常运动,肌张力过高;发音增强,说话费力,不自然中断,音量音调变化,粗糙音,费力音,元音辅音歪曲,鼻音过重。
2.失调性构音障碍:运动不协调,肌张力过低,运动速度较慢,震颤;韵律失常,声音的高低强弱呆板,震颤,开始发声困难,声音大,重音语调异常,发音中断明显。
3.运动过多构音障碍(手足徐动):异常的不随意运动;元音和辅音歪曲,失重音,不适宜的停顿产生费力音,声音强弱急剧变化,鼻音过重。
4.混合性构音障碍:多种运动障碍的混合或合并;各种症状混合。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训练:
脑瘫儿由于身体发育落后,自主运动经验缺乏,因此对身体各部位及各种动作的概念形成也落后。所以可令其舔自己的手指,用手摸物体和自己身体、照镜子,对口腔内外、颜面附近有节奏的快乐地触觉刺激等,对饮食和构音训练都十分有利。训练中可附加语言,表情丰富的交流,在构音技巧和概念形成上有促进作用。
另外,脑瘫儿由于伴有不随意活动,发声困难,经常不引起别人注意。育儿者应细心观察,对患儿的一点点努力,都要有丰富的表情,给予与孩子水平相适应的回答。为培养向他人表示要求和对接触到的物体或言语自自主选择的能力,应教会患儿“谢谢” “是、不是”以及对人称呼的各种表达方式。
在饮食方面,对于发育迟缓的脑瘫儿,在降低全身肌紧张的前提下,先给予流食,入口后帮助患儿闭口,并在舌骨部加压,以促进咽下。然后逐渐过渡到固体物,让其咀嚼运动以及舔唇周及盘中的汤汁等。同时训练舌和唇的运动(舌操、唇操)。对牙齿、舌、软腭的刺激,可减少舌的突伸,对减少流涏有帮助。
医生介绍:
蔡素芳——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从事神经内科诊疗30余年,曾在北京医院深造,对儿童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等领域有一定造诣,多次应邀参加神经内科学术交流。
擅长:小儿脑瘫、脑炎后遗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神经科疑难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