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孩子在10 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学步时却以脚尖走路,有的甚至在以后几个月仍用脚尖走路,这难免使父母担心。很多人听说走路脚尖着地是脑瘫的表现,于是急冲冲的带着孩子前往医院检查和治疗。那么,孩子走路脚尖着地是脑瘫吗?正不正常呢?
一般情况下是正常现象
一岁多的宝宝学走路出现这样的现象,一般是正常的,刚开始学走,宝宝会用脚尖试探着行走,是生长发育必经阶段。
这个时候的宝宝刚学走路,重心并不稳,所以身体是向前倾的,小腿的肌肉也比较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面还没适应,缺乏触地感,从而产生了踮脚尖这种走路方式。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脚尖着地的情况会慢慢消失。
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比如说鞋子不合脚,穿的袜子不舒服,还有可能是宝宝养成了这样走路的错误习惯,需要纠正。
长期尖足要警惕脑瘫
用脚尖走路就是我们俗称的"尖足",尖足、足跟不着地的主要原因是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张力增高、跟腱挛缩和异常模式。有一些孩子在学走路时大腿夹得很紧,两脚相互交叉呈剪刀步,走时很费劲,往往踩到前面一只脚的脚背上,这种孩子学会走路时间明显延迟中,这样的孩子就极有可能是痉挛型脑瘫患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来说,踮脚尖及交步态是其较典型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必须及时采了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
温馨提示:孩子出现脚尖着地的情况时,家长要多细心观察,也可在专业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您看了我们的文章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疾病相关情况或者其他脑部疾病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