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站、学走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踮脚的情形,尤其是在2岁之前,这是因为他们正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走路姿势,大多是属于生理性的。但若在3~5岁后孩子还是持续出现垫脚尖的状况,就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原因,就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去进行详细检查了。
对于生理性导致的踮脚走路,可通过及时的纠正,改善孩子不正确的走路姿势。
踮脚走路怎么纠正?
告别学步车:有部分孩子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不仅在学步阶段用脚尖走路,长大一些后走路的姿势还是不正确。所以,家长要注意了,孩子学走路期间尽量少用学步车,并且不要长时间用学步车。一般告别了学步车,孩子就不再踮脚走路了。
选择合适的鞋子:给孩子在选择鞋子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前掌容易弯曲的鞋子,这样有利于起步,同时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让孩子在床上翻滚、蹬腿:孩子学部期间,把孩子放在床中间,鼓励他多翻滚;也可以托起孩子让他做蹬腿弹跳的动作,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和伸张能力,让他更有力。有利于孩子学走路。
锻炼赤足走路:孩子在家的时候,可以和他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孩子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但要注意,保持地板干净、清洁很重要。还可以锻炼一下孩子斜坡上走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锻炼小腿肌肉。
病理性尖足要重视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踮着脚尖走路是正常发育的过程,如果孩子长期足尖着地不消退,并且有伴随运动发育落后,听力不明显或者有一些其他的异常姿势的话,要谨防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属于病理性足尖,应该引起重视。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带着孩子在医院进行检查后,针对性的治疗和矫正了。
温馨提示:孩子学走路,切不可操之过急。学步期间的踮脚走路是正常现象,只要没有其他的异常,无需太过担忧。但如果超过既定学步时间依然踮脚走路,或者是伴随其他异常,一定要及时检查,不可拖延!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