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在牙牙学步时,会踮着脚尖走路。通常,这都不是个事儿。TA们只是还不习惯全脚着地。走得多了,小脚会自然而然地放下。到3岁左右,踮着脚尖走路会变成“偶发”情况。但常常如此的话,父母就要思考为什么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踮脚走路”可能是病
第一,一些神经问题,如脑性瘫痪、肌肉萎缩症,会引起小腿肌肉收紧,或引起行走方式的改变。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甚至不能脚跟着地,更遑论全脚走路。
第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足)或跟骨骨突炎等骨科问题,也会引起踮脚。足部或腿部的解剖结构变化,会导致足跟无法触地,或触地时疼痛。跟骨骨突炎又称Sever病,是一种儿童疼痛性足跟疾病,男童常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偶尔在活动后出现跛行。
第三,自闭症谱系,有些孩子脚跟能着地,但就是坚持踮脚走路。同时,TA们还会有下列行为特征:一再错过“发育里程碑”,到了岁数,别的孩子都掌握的技能,独独TA还不会。此时,踮脚走路可能预示自闭症谱系或行为发育迟缓。
第四,有5%—12%的健康孩子从头到脚都查不出问题,偏偏爱踮脚。这可能是特发性踮足,它源于学步时养成的坏习惯,是孩子一种习惯性步态。它也被称为“家族性踮足”。因为有研究显示,特发性踮足具有“遗传性”,往往是家庭多名亲密成员共有的特征。
特别要注意脑瘫疾病导致孩子踮起脚走路
脑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通常表现为剪刀脚、尖足、马蹄足等。孩子喜欢用脚尖走路,不能用正常姿势走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走路不稳。患者为痉挛型脑瘫导致的下肢痉挛可能性较大。痉挛型脑瘫是临床较常见的脑瘫类型,约占脑瘫总数的60%~70%,主要是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
温馨提示:您看了我们的文章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疾病相关情况或者其他脑部疾病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