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长一张嘴,不仅仅是为了呼吸和进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能力,就是说话交流。正常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能够跟随父母引导学习说话,一般一岁多点的孩子,只要每天都有在父母的交流引导下发声,不多时也就非常自然地学会说话了。可对于患有脑瘫的特殊孩子来说,讲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以说得上是“有口难言”。>>>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脑瘫
这是为什么?
1.由于肌张力异常,对口部肌肉各项控制能力差
大多数脑瘫患儿都明显地显现出肌张力异常的状态,或偏高或偏低。通常,肌张力偏低的脑瘫患儿很难灵活运用肌肉,我们之所以能够控制不同音节之间的口型差异,原因就在于肌张力,而脑瘫患儿却因为下颌肌肉控制力弱、力量不足,导致无法正确发音。
2.感知觉异常
脑瘫患儿口腔感知觉往往呈现出低敏感伴随流涎的状态,因而当脑瘫患儿在做口型或舌位控制的时候无法做到像正常人一样灵敏地自我修正。而且,因为口腔感知觉并不敏感,当产生口水的时候,脑瘫患儿无法及时吞咽口水,口水包在嘴里,舌头会不自主后缩,这也是导致脑瘫患儿说话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
3.长期口部肌肉错误运用形成的习惯
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同样适应一种习惯的能力也很强,所以常说做什么都要从孩子抓起。脑瘫患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肌肉力量不足、控制能力弱,逐渐会形成一定的代偿动作,例如:不会仰着头喝水、为了减少喝水漏水情况会使用下颌突出兜住口中的水;而其下颌向上的力量不足,导致无法将食物切断,只能通过磨牙的方式去处理吃到嘴里的东西。这些动作会逐渐养成习惯,因而脑瘫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万万不可拖延。>>>孩子脑瘫怎么办?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1.改善口腔感知觉
对于脑瘫患儿而言这是尤为重要的,可以使用手指套、棉签、硅胶牙刷等帮助刺激患儿口腔内部,包括唇、面颊肌内部、舌、上颚。使用工具帮助按摩口腔内部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减少流涎。
2.加强下颌力量
在牙齿还没长出来之前,可以给手指套上指套让孩子咬着练习,用来增强下颌肌肉感知。到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磨牙后,可以把煮熟的蔬菜粒(如胡萝卜、山药、莴笋等)同时放在双侧磨牙处以加强下颌对称咬合能力。
3.借助工具引导口型发音
根据脑瘫患儿口型控制力弱的特点,在教导其发音口型的时候配合使用一些工具,如:吸管,让孩子含住的时候发“u”的音,以此来帮助孩子矫正发音口型。>>>怎样治疗脑瘫?
小儿脑瘫如何预防?
1、孩子出生前:
(1)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怀孕期间父母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3)孕妇应该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
2、应预防早产、难产,预产期接近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如有必要,提早住院。
3、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特别是诸如小儿黄疸等新生儿疾病更不可忽视,宝宝的姿态、眼睛、体重、饮食多方面都应该关注。
医生介绍
张忠民 主任医师 神经科主任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科主任,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欧脑瘫疑难病(先进)远程会诊医生,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现任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科主任。一直专注于脑瘫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以其在医学造诣上所取得的成就,严谨的作风和高尚的医德,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擅长:小儿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缺血缺氧性脑病、智力障碍、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