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心里,宝宝通常都应该在1岁左右学会走路,可是一旦宝宝这个时期没能完成,妈妈就开始担心起来了。一般情况下,有的宝宝可能9、10个月就开始走路了,而有的孩子一直到一岁5个月都还不会走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宝宝为什么出现这种不正常的走路情况?
1.缺钙
孩子普遍在10~15个月左右就会走路了,有的宝宝却会有一定的推迟。这是跟孩子发育的早晚有关,孩子发育的稍微晚一些,下肢的肌肉力量不能很好的支撑整个身体,宝宝不容易学会站立走路。宝宝如果缺钙,应该及时补钙,促进宝宝的骨骼发育,早点会走路。
2.脑发育迟缓
孩子不会走路,与宝宝的平衡性有关系。宝宝的平衡性和小脑发育有关系。小脑的作用是用来更好的调节身体的平衡性,这也就说明孩子的小脑发育好,就能更快的调节手脚的平衡性,孩子就能更快的学会走路。反之孩子的小脑发育慢,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就会延迟,以致于出现不会走路的现象。
3. 脑瘫疾病引起孩子不会走路
脑瘫宝宝运动发育迟缓,常常落后于其他同龄人宝宝,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这需要家长们高度重视孩子发育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怎么治疗?——“脑立体定向仪”
“脑立体定向仪”是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通过识别贴附于患者头部的标志点,建立相应的三维坐标体系,并可标示出靶点位置和穿刺轨迹。智能机械臂按照模拟轨迹固定穿刺方向,为术者提供准确导航和操作平台;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放心性强等优点,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减轻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根治脑科疾病,使患者很快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咨询在线医生,了解详情或者拨打健康热线:028-68760707与医生一对一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