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只能“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到能够开口说“爸爸妈妈”,再到能够说较为短促的句子,再到能说完整的一句话,这个过程会让每一位家长都兴奋万分。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说话比较迟,家长就十分的担忧:“孩子啥都懂,就是话好像卡在喉咙口,说不出来。这该怎么办?”
两岁半的佳佳(化名),目前只会说“妈妈爸爸”,有时不是对着妈妈说的,其余的多不会说,想要东西时会用手指一指,同时发出“啊,啊”的声音,能听懂一些指令。父母感觉不对劲,带他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佳佳听力没有问题,但是语言发育比较落后。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医生指出:引起孩子说话迟或者不说话的原因较复杂,有听力问题、发育问题、环境与互动的问题等等。语言迟缓的孩子因为不能很好地自我表达,或者不能宣泄负面情绪,常常会有简单粗暴的行为,如攻击对方发泄不满。如果持续语言能力不佳,甚至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老师授课,可能还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情况。
那么,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呢?
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成为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去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1、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一些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往往出于逗孩子玩的目的教他说话,而到孩子二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以致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可不闻不问。
2、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要比较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他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
温馨提示:家长要多观察孩子日常表情、行为,如出现4月龄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12月龄时听力没问题但喊其名字不理睬,16月龄时不会讲单词,18月龄时不会指点东西,任何年龄出现语言倒退等状况时,要及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