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预告里,连主角脸都没露的电影。
只看见挛缩扭曲的手部特写,
以及颤颤巍巍的肢体语言。
然后——
预售破亿!
这部电影就是——
《小小的我》
影片把镜头对准脑瘫少年,
勾勒弱势群体的平凡日常,
热度与口碑双高。
一句“刘春和是脑瘫,不是傻子......”
撕开了多少人对脑瘫患者的偏见
像刘春和这样的脑瘫患者,在我国有500多万,且每年以5万的速度递增。大众印象中,他们智力不如正常人,无法说话,连吃喝拉撒睡也需要人时刻照顾。
而事实是,在脑瘫患儿中,身体障碍的占大多数,脑瘫中的智力障碍也不等于智力缺陷!大多数脑瘫患者只是外形上略有不同,但身心很健康。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脑瘫患者融入正常社会也并不容易。
小儿脑瘫与智力障碍的区别
小儿脑瘫
指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缺氧、外伤、感染等原因所导致的神经细胞受损)和发育缺陷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失语、走路不稳)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神经细胞受损)综合征。
智力障碍
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小儿脑瘫与智力障碍不能画等号
孩子是在新生儿期(0~1个月)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大脑受到了损伤,才会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现象,既然是“伴有”就不是绝对会有,更不代表终生伴有。导致部分脑瘫儿童智力发育延迟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没及时发现,长期缺乏外界环境适宜的刺激和学习机会,并不是因为其本身智力有问题。
而且脑瘫并不等于智力障碍,把脑瘫与智力低下划上等号,这是错误的,对于脑瘫儿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很多资料和个案追踪都表明,有些脑瘫儿童的智力甚至高于一般儿童,只要给予机会和适宜的训练,更可以创造出令人吃惊的成就。
脑瘫有什么典型特征?
脑瘫症状多样,但绝大部分患儿均会出现下述典型症状:
01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较同龄幼儿发育慢,如3个月不能抬头、1岁不能独自站立、4~5个月主动伸手抓物等动作少等表现。
02肌张力异常
多数表现为肌张力明显升高,极少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03姿势异常
常表现为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位时四肢屈曲、警部高于头部或抬头困难;直立悬空位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足尖下垂;行走时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呈前冲姿势等。
04反射异常
常表现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包括拥抱反射、颈强直性反射、握持反射等。
脑瘫治疗三步曲
第一步解除痉挛
目前来说,FSPR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是脑瘫治疗的首要选择。除此以外,暂时尚无其他更好的治疗手段能够达到有效的解除痉挛的目的。
我们会在手术前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作出包括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方法等,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在实施FSPR后也应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从而保证康复疗效。
适应进行FSPR手术的情况:
1、痉挛型脑瘫或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脑瘫患儿。
2、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3、年龄2.5岁以上,发育较正常。
4、肢体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不适应进行FSPR手术的情况:
1、手足徐动、共济失调。
2、智力低下,不能配合康复训练。
3、严重的脊柱畸形。
4、严重的固定挛缩畸形。
5、有明显脏器疾患,不适宜手术。
第二步矫正手术
矫形主要是让患者的肌力得到平衡,特别适合那些肢体已经发生挛缩和变形、经过理疗没有明显效果的患者。能将脑瘫患儿的畸形矫正得较为彻底,矫正肢体的整体功能很快恢复,一般一周时间就能明显见效。同时,非手术部位的畸形也能因此而得到矫正。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手术总体的原则是解除痉挛后再进行矫形。两种手术先后的次序问题是重要的,没有解除痉挛作为前提,矫形的效果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另外,矫形手术之后要进行功能训练及康复锻炼。
第三步康复训练
脑瘫患者在术后应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针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训练和上肢作业疗法;促进语言和智力发育的语言治疗、感觉统合训练;改善脑组织营养代谢和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的药物;减轻改善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中医按摩等。
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必要的矫形器使用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任何被动训练,仍代替不了主动运动,要千方百计诱导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主动运动及多说话。
脑科西南专家提醒:脑瘫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方能见效,这要求家长做好心理准备,有耐心、有信心,不要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气馁。
《小小的我》让大家看到了脑瘫患者的真实生活,请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脑瘫不是绝症,更不是痴呆。
只要坚持做康复训练,每个脑瘫患儿都能绽放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