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许多令父母惊喜的阶段,比如说话,走路,尤其是走路,孩子会走路之后,会想四处转转,观察在他眼里的新先进,可是一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走路姿势不对,影响孩子腿部发育,那如果宝宝快两岁了走路还不稳的话,是什么情况呢?
虽然幼儿一岁后即学会走路,但是要达到平衡的程度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练习。 一般来说要达到走路时真正意义上的“稳”,需到三四岁左右。当然不同的孩子,因为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强弱不同,有的孩子的平衡能力相对会要强一点。
但如果孩子迟迟不会走路或走路不稳,家长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个体差异。在发育过程中每个宝宝都不同,有的9个月就走得不错了,有的15个月才刚会走,只要不超过18个月,都算正常现象。此外,孩子走路早晚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小时候走路晚,孩子也大多走路比较晚。
2. 缺乏锻炼。如果宝宝小时候,被抱得太多或常被放在学步车内,其爬、站、跳等大运动锻炼不足,就会影响下肢肌力和平衡力,从而影响了孩子学走路的时间。
3. 兴趣不足。宝宝学走路时,若家中没有可供扶着走的合适家具,会让宝宝缺乏学步的兴趣;如果宝宝在学步中摔倒受伤或受到惊吓,也会让他惧怕和排斥学步。此外,冬天学步的宝宝,穿得比较厚,运动不便,也会影响他学步的兴趣。
4. 另外,孩子缺乏睡眠,运动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因此容易因为行动或反应迟缓而受伤。儿童容易摔跤与缺乏微量元素钙也有一定关系。
5. 脑部疾病。有的宝宝走路不稳也有可能是脑瘫导致的,脑瘫会导致宝宝两腿交叉形成点心的“剪刀”步态,这对走路的影响很大,小编建议可以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看有无脑性瘫痪或其他神经功能性疾病,以便明确原因,对症治疗。
温馨提示:如果在您的身边有脑瘫患儿一定要让他尽早接受治疗,如有疑问请拨打医生热线:028-68760707,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希望每个脑瘫患儿都可以尽早康复。